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從 westworld:season3 看人工智慧與人性

新聞能改變社會
戲劇能改變人心
我從不敢寫什麼劇評,太多人都好認真的研究各種角度,我就是純看戲,享受沈浸在其中時,讓我忘記現實世界,在我能看Netflix跟愛奇藝的情況下,我還留著有線電視,只因為HBO,沒有其他因素了!

『冰與火之歌』八季我追完,『核爆人生』看到哭到不行,至今無法再看第二次,『無間警探』正中我喜歡黑暗面的抽絲剝繭,我連超過二十年前被譽為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的『火線重案組』Thw wire,我也找到並且追完所有的五季,『絕命毒師』我也是因為Netflix我終於看完,HBO的這幾部比較不是韓劇、台劇常演的愛情、親情劇,HBO著眼於社會變動、人性的幽暗面做出決策後對人生的影響,尤其是社會底層,像是『罪夜之奔』一個巴基斯坦男大生跟一個白人女生一夜情後女的死後就變成所有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殺人犯,但是,今天我要寫的是首播卻在美國收視率創新低的『西方極樂園』westworld:season3,這季剛播完完結篇。

吸引我的原因:
一人們因為貪婪縱慾,因此,創造了另一個世界,讓有錢人可以在那個世界中為所欲為,反正那些人都只是幾可亂真的機器人,孰不知因為AI的技術,讓少數的機器人有了自己的感情跟智慧,甚至超越了真正的人類。
二機器人覺醒後開始決定大地大反攻,來到人類的世界,想找到誰是那個控制他們人生的幕後指使者,結果發現太厲害了,全世界都在AI演算法的推演中,從一個人出生、家庭、學業、戀愛、就醫的所有的過程,推演出這個何時可能發瘋進精神病院、何時可能會路死街頭、十年後會跳海自殺,雖然人工智慧並沒有真正介入每個人的人生,但是,整個城市、大型公司、交通都和這個英賽特科技串連,因此,預測出這個人有沒有風險到底該不該錄取他。
現在FB、Google就是透過互動關係、塗鴉牆、過去搜尋的紀錄等,「預測」我們喜歡看什麼內容,『西方極樂園』westworld:season3擴大到預測了每個人的人生,前提是為了穩定這個世界跟社會,可以在爆發內戰之前先透過「預測」進而控制,包括選那位總統可以避免戰爭,可以有個更平穩的社會。
科技從來都不邪惡,是用的人想把它運用在哪個地方,種什麼果就會開什麼花,當然現在的人工智慧要走到像是電影那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機器人比人更具有「人性」,要的不過是westworld人類設定的腳本中曾經給過他的美好日子,想要跟愛人、親人常相廝守,不再因為人類為了一時的想要歡愉縱慾而被犧牲。
四當機器人為人類解脫被人工智慧AI預測規範的世界後,人類的世界大亂,彼此燒殺擄掠,一如現在的世界。
五諷刺的是創造westworld的富豪因為無法辨識真實世界跟機器人世界,被人類診斷為精神病患。

人性本惡,但是總是殘存著一點點的小美好,這點美好,讓人類不至於走向毀滅,希望看完戲劇真的能有一點點改變人心。
自己的公司也在人工智慧跟大數據的領域中,雖然做的是martech,深深感受到人們想要透過AI可以做出更精準的推薦及預測,因為希望把錢用在刀口上,轉換更多的利潤,科技可以為人們解決很多的痛點,就看人們要把科技應用在哪個層面,心存善念永遠是最重要的。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facebook滋養了內容農場、假新聞 竟然刊登報紙廣告教人辨識假新聞

超過二年沒有更新我的blog,但是,看到10/25facebook在報紙的全刊廣告,真是引爆了我的怒氣,身為一個曾經在媒體產業待了20年的人,在發展數位內容的過程,誰不是受到google跟facebook的演算法箝制?雖然我很清楚「假新聞」不只是內容農場造成的,還有某些有心人士或團體為了特殊的政治或是商業利益做的,而且內容農場刊登的不見得是「假新聞」,而是盜取正規內容業者苦心發表的成果。
圖片來源:翻拍自聯合報
先說FB廣告中教育民眾對假新聞的辨認訣竅:
1對標題持懷疑態度。 
2仔細留意連結。
3調查新聞來源。 注意不尋常的格式。 檢查相片。
3檢查日期。
4查核證據。
5參考其他報導。 
6報導是否只為博君一笑? 
7刻意捏造的報導內容

真的是一把火,看完不覺得都是無用的屁話?是不是真的媒體,有在經營內容的機構,按照Facebook的說法,怎麼自己不肩負起社會跟道義責任去做查證?還縱容這些內容狂從fb吸取觸及,而且這些「假新聞」、內容農場都非常擅長用影音、標題去吸睛,怎麼能怪民眾想看?
再來看看專門分析FB的『專頁儀表板』從週的FB談論數TAT(談論數越高,代表在FB當中影響力越大、擴散越好)來做排名,第一名的「錯了性別,不錯愛」分享的文章大多來自http://bear.umtalk.net/ 『關鍵台灣』(我沒帶連結,就是不想有人點進去又給它流量),都是一篇篇的文章,沒有發表單位、電話、地址,文內圖多,狂插入聯播網廣告(沒錯,另一個助紂為虐的就是google ad等聯播網廣告),他的談論數狂贏養了幾百人在做內容的ETtoday新聞雲、EBC東森新聞、蘋果日報、聯合報,其他還有第6名的「經典語錄」、第13名的「美麗日報」、第16名的「boMb01」、第23名的「buzzhand」,最厲害的是以上這些粉專,還贏過最近的網路最夯人物韓國瑜(排在第27名)。

從http://bear.umtalk.net/『關鍵台灣』的內容來看,厲害的是點連結過去根本沒有首頁,都是單篇文章帶更多的文章,文章內容大多是無關痛癢的勵志,或是獵奇類的。也從這可以得知,台灣人心靈的空虛,是有多需要這些感人的正面文章。

再從網站流量來源來看,從alexa的近七天的數據分析,四大報除了蘋果日報還有33%是來自於社群(社群幾乎99%都是FB)以外,中時掉到只剩下8.35%,聯合跟自由也都剩下十幾趴而已(當然也是受制於FB的演算法),看看美麗日報跟關鍵台灣這二個網站,高達55.94%及66.09%的流量來源都是來自於FB社群的餵養。
圖片來源:翻拍自alexa
從facebook公共政策總監陳澍接受訪問時的說法,為了台灣選舉的公正性,成立了跨部門專案小組,引用中央社的內容:
Facebook跨部門小組在選舉前夕,也已對台灣2018選舉參選人的Facebook帳戶和粉絲專頁進行比對,刪除了一定數量的假帳號,特別是冒名頂替的帳號情況,因為類似假冒選舉人名義的做法嚴重違反Facebook社群守則。
所以,有壓力時facebook不是不能有些作為,只是對於內容農場這類的問題,是不願意處理?一如facebook一頁式詐騙廣告充斥,不斷有民眾甚至政治人物受害,facebook想賺錢,於是,不斷向媒體推廣多多善用粉專做影音、各種內容包括用instant article ,讓用戶一直留在臉書,那請問臉書又為了這些用心經營的內容機構做了什麼?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從『愛上她的他』看台灣網路IP劇的開始

照片來源:翻攝自Vidol

大陸這幾年盛行拍IP劇,到底甚麼叫作IP劇?IP英文是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產權)的縮寫,基本上它可以是故事、或一種流行文化,只要有粉絲支持,可以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本、線上遊戲,都可以稱為IPVidol影音一開始,就想要作網路觀眾想看的內容,因此,眾裡尋他千百度找了很久之後,看了現在大學生非常夯的社群平台Dcard,看到男女版上有很多很扯或很動人的愛情故事,其中有二篇點閱率都超過40萬以上,一個是『男友被告白了』,另一篇是『同學我不是故事看你學生證的』,開始跟Dcard非常年輕的創辦人進行洽談改編成網路劇。
照片來源:翻攝自原故事女主角Dcard PO文

『男友被告白了』在Dcard上真人真事的故事改編為『愛上她的他』,是Vidol在影音平台在四月份試營運時,推出的第一個自製網路劇,由阿喜、孫沁岳、李迪恩、林珈安所主演,一次把五集全部上架,打破電視一集集每周或每天播的模式,上架後Dcard也有協助在粉絲團PO文,粉絲反應很熱烈,甚至當時的女主角本人在事隔一年後因為戲劇的播出也上線PO文回應,更是引起一陣Dcard內的旋風。(跟學)
照片來源:翻攝自Dcard 粉絲團

因為『愛上她的他』是異性戀跟同性愛情的交錯,孫沁岳跟李迪恩兩人在劇中親密的互動跟曖昧,呈現出的Boys Love,也深深受到同志圈tt1069的歡迎,意外的搭上BL劇的熱潮,而這也正是電視劇比較少嘗試演出的內容。在網路及手機盛行的時代,就能夠去做分眾市場的戲劇及內容。
照片來源:翻攝自Vidol

過程當中,為了強化這是原生於社群平台的網路劇,因此,在四月份就作了二場的網路直播,邀請了劇中的主角孫沁岳、李迪恩、阿喜、黃甄妮,看過戲的粉絲可以抽籤的方式來到直播現場跟主角作互動,近距離的看到偶像,粉絲們都超興奮,而這樣的直播在FB等繼續發酵,也再催出一波的收看潮。
照片來源:翻攝自Vidol

Vidol四月的試營運期間,以觀看數來說,『愛上她的他』表現不俗,可以跟『1989一念間』差不了太多,在中國大陸BL劇『上癮』之後,掀起腐女追逐,因此,『愛上她的他』很快的就被大陸的盜版網站盜取,大陸的網民留言數超過70則以上的討論。


資料來源:Vidol

台灣的影音平台發展晚於中國大陸視頻網很多,自製網路劇也才剛開始,Line TV之前也自製了『同學會』,而 Vidol則作了網路IP劇,看來2016年網路影音平台還會更熱鬧,進而帶動起風潮。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自由開放的政策=消失的台灣產業?!

因為看了李忠儒寫的文談台灣的電子商務因政府政策發展上面臨的窘境,有感而發:
看到電傷的困境,何嘗又不是影音平台產業的慘況呢?
一、一樣是自己就必須是一本百科全書,除了你的核心競爭力之外,其他什麼你都要懂,法律、會計、稅務、勞基法、智慧財產權
二、政府直接開放競爭對手大陸視頻網來台灣,不用繳稅
三、台灣不只是開放各國視頻來台,連盜版網站都兩手一攤說無法可管,那人家英國 法國 南韓的"網路盜版邊境管制"為什麼可以保障奉公守法的企業及智慧財產權?
 (關於網路盜版邊境管制有很多討論,很多人打著,一旦實施就是管制網路自由,甚至認為這跟大陸實行網路封鎖是共匪的行為,應該自己自立自強做好影音串流,網友自然就會不用盜版,這個可以另起一章來討論)


照片說明:愛奇藝台灣站記者會  拍攝者:林慧珍

四、台灣影音平台想做大陸的生意有多難做!因為大陸全面屏蔽了很多的台灣的網站。大陸因為影音市場比台灣成熟,視頻網規模也比台灣大N倍,還很多是美國上市公司,這樣還不是重量級打羽量級,什麼才是?

當其他的影音平台拼命買陸劇.美劇.韓劇時,別以為那只是市場的競爭而已,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了解韓國後宮制度比了解台灣還多?那是文化的侵襲。一如美帝強權不斷的透過好萊塢的電影及美劇,傳銷到全世界各個角落,形成強者恆強的真正強權國家。
台灣是自由開放的市場,我很認同,但是,漫無策略只講開放自由競爭的產業政策,結果會是什麼?消失的豈止是台灣的影音產業而已?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台灣的內容網站作收費只有死路一條?

距離我上次在自己的blog寫文章,已經將近一年半前了,其實這中間我也不是沒寫,只是都寫在之前經營的三立新聞網名家專欄上,寫了創新的想法,寫了線上演唱會 ,寫了上網成癮症的反思 2016年一開始就要來挑戰,作媒體業及網路業以來,大家一說到網站收費這件事情,就直接會說:「找死喔?」「怎麼可能收費?」

內容網站收費會死的理由不外乎:
l   天下文章一大抄,沒價值了,不是內容農場有,就是youtube有人盜版上傳,要不然大陸網站隨便找找也都有
l   收費會讓用戶變少,甚至於根本沒人願意看

以上二點,其實回歸一件事情,也就是content is king,你的內容到底有沒有人想看HBOnetflix都強調要先把自己的自製內容作到堅不可摧,消費者很想看你的內容,甚至會願意掏錢付費,至於盜版這件事情,抓盜版訴諸法律比對下架,雖然真的成效不彰,但是,總有點方法,而netflixHBO更是強調讓自己的內容可以高畫質、方便讓觀眾取得,才是真正有效遏止盜版。也就是說,高品質、方便使用、內容值得一看,才是絕對的核心價值。

內容網站不收費靠廣告就能活嗎?
l   FB養大流量的狀況到了2015年明顯的下滑,Buzfeed等都顯示了這殘忍的現實就是流量成長遲緩,甚至衰退就是FB不希望用戶跳離,因此,內容網站等於被FB掐住了脖子又愛又恨。
l   廣告市場在RTB的競價機制下,對廣告主好,對內容端市場並不好
l   大陸視頻網站到現在沒一個靠賣廣告可以達到損益二平,更遑論賺錢
所以,台灣內容網站收費能活嗎


身為媒體人,最羨慕的莫過於羅輯思維的羅胖羅振宇,透過微信訂閱戶收費聽他的內容,他自己說一早起來看後台交易額超過100萬人民幣才會開心,他是個成功的自媒體作到可以B輪募資達到13.2億元人民幣,而且他狠狠的說如果說自己是媒體就募不到這個價,因此,他說了八點,堅持在互聯網的世界一定要當個賣貨的,賣貨就是收費。
他的八個立論(文很長),簡單整理如下:
1.          廣告生意的衰落(這個跟我上面提的是一樣的,只是他舉了大陸媒體的例子,南方週末2015年作了6000萬人民幣,比之前的高峰一億五掉了許多)
2.          廣告生意的價值觀問題(在新媒體時代,根本不需要靠廣告)
3.          廣告生意對於企業的戕害(廣告帶來的獲利不能複利成長)
4.          賣貨才能有勢能(不賣貨擁有的只是知名度)
5.          賣貨是結構化做事(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你形成一種固定的時間節奏,去跟你的用戶之間彼此馴化,形成一種合作體。然後形成一種在時間河流當中的彼此期待,這是一種最好的協作模式)
68講的就是知識本身就是生意,而且羅輯思維已經印證知識能收費,不過,羅胖從頭到尾講的是知識,也就是只有他才能提供的獨一無二內容。

KKBOX告訴台灣內容業者,可以收費,還可以跨境到海外;netflix告訴我們高品質內容、好的服務可以在台灣及全球收費,問題不在於收不收費,而是內容業者自己作好堅而不摧的內容產品了嗎?以及你跟用戶之間達成馴化關係了嗎?

ㄧ定有人會說那你怎麼收費?之後我會開始嘗試,不試怎麼知道成不成?台灣人特害怕嘗試。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新媒體真的是這樣搞的嗎?

source:http://big5.s1979.com/site/www.s1979.com/media/20140224/24114702724.shtml

案例一
上個月很多媒體同業在FB上分享,美聯社從7月起開始使用新創公司Automated Insights的文章撰寫軟體,處理許多財經記者賴以為生的美國企業財報報導,FB上的回應,有些記者朋友開玩笑的說要失業了。


案例二
這段日子以來,在台灣做網站的朋友都注意到了Gigacircle的快速竄起,Alexa台灣排名,Gigacircle短短2個月打敗了Youtube(Youtube!!!)成為台灣的第七名,他放式的以獎金制度開放所有人寫稿,獎勵寫手自己推廣自己的文章,每千次的點擊就有2~4美金不等的收入,每個寫手按照等級不同,獎金給法也不同,這種類似台灣老鼠會的商業模式,顯然在這個階段是獲取了巨大的成功,打敗了過去其他的內容農場,甚至引起中國大陸的科技博客的注意,還討論以Gigacircle的模式進軍大陸可以獲得更大的成功,台灣的內容網站同業除了私下的議論以外,很大部分是擔憂,擔心真正做內容的公司受到衝擊。

案例三
我超喜歡暑假,暑假就會有實習生,我最喜歡從實習生口中去探詢對我們公司及同業產品的看法,歸納幾點:(1)看新聞都是從雅虎新聞看,但是,從沒注意過雅虎的新聞其實是來自於其他新聞媒體,使用介面也就很習慣雅虎的UI(2)因為很多朋友都在FB分享ETtoday的內容,因此,覺得ETtoday的內容很豐富,而且也覺得各新聞網站最信任的是ETtoday。(很多養了幾百位記者的競頻可能會很懊惱)

案例四
蘋果日報即時開始改寫Gigacircle的內容,其中不乏是醫療健康相關的內容,其中『心肌梗塞發作時,把握黃金10秒字救這則蘋果改寫Gigacircle的新聞,引起我朋友在FB的不滿,因為醫生已經證實這個內容是錯的,也就是說從Gigacircle到蘋果日報即時新聞的熱傳,已經不知道多少網友很認真看了,甚至還信了。

以上四個案例,我的想法是:

新媒體不只是做個網站、APP,還要有『新媒體精神』:

(1)多元化且開放性的內容和觀點,不再受限於寫作的格式,只要有人看得懂,有共鳴;每個事件也可以多種聲音跟觀點。

(2)重分享互動,手機已是生活絕對必需品越來越個人化時,內容跟用戶互動跟分享是必要且關鍵。

(3)願意快速的試錯,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才推出,這樣市場早就過去了,快速的上架嘗試,不好趕緊做修正,對外公開承認錯誤也能獲得諒解。


但是,縱然在網路世界中,沒有流量就沒有影響力,『誠信』永遠都是重要的,不能因為流量就開始拋下身為媒體最基本的查證,去做會影響網友健康的抄襲,或是惡意去做攻擊某人的內容,因為,有流量不代表有價值。

忘了,最重要的是新媒體一定要對新事物保有熱情跟好奇!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媒體的未來是什麼? 更開放 更多的社群互動看到了點光

                                     
                                         媒體的曙光是互動社群?


前幾天我和朋友關於“新媒體到底是什麼?”的對話:我說:『哪有什麼新媒體?新舊不過是時間序,現在已經沒有“新媒體”,因為想要生存的媒體都必須是“新媒體”』,朋友回答:『過去的傳統媒體做的是一對多的傳播,所謂的新媒體就是要和“受眾”“讀者”“觀眾”互動』。


2008年離開電視台時,我以為我不會再回來,但是,2013年10月我回來了!是因為想給自己挑戰,挑戰在傳統電視台當中,去爭取可以跟觀眾有更多互動對話的機會,我想要親身去經歷在這個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中,“媒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可以再有什麼樣的貢獻。

聽同業朋友說,某個媒體每年都出國參訪國外的媒體,想看看在國外傳統媒體面對數位匯流下,有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供為繼續發展的借鏡,聽說答案是:『content is king!將被顛覆,內容不但不再為王,而且內容已死,服務才是王道!』這句話,到我目前的道行,我似乎只能同意一半,一半是我不同意內容已經沒有價值,只是我認為內容的價值已經不再只是過去只有在媒體圈內工作中產生的內容,內容的表現體已經更加多元化,否則就不會有Buzzfeed這種很多人認為是“廢文”的網站流量卻不斷創新高,顯示Buzzfeed的文章獲得很多人的共鳴;服務的價值將更加被凸顯,我是非常認同的,因此,遇到NCC管制報導美食的新聞中,不能出現任何該美食的店名.招牌,認為是廣告化,實在是過時了,觀眾現在比誰都眼尖,是不是置入他們一下就抓出來,可是,偏偏很多觀眾想要知道美食店名時,還得要打電話到電視公司詢問,都什麼時代了,如果要做到服務觀眾朋友,在互動的媒體時代,根本就應該放QRcode或是聯結,讓觀眾可以馬上得到他想要的資訊。

三立新聞網setnews.net正式上線,和過去沒有任何做網站經驗的三立資訊部一起“白手起家”,並且引進了很多網路思維放在網站內容上,除了原生的三立新聞部的內容以外,有很多的內容是三立新聞網自己撰寫的,或是邀約很多網路上有自己觀念和角度的人願意把他們的想法授權給三立新聞網,更多的互動.觀點是我們想要帶進來三立的,這個希望在三立內部產生的化學變化,某個部分對我來說是更有意義的,這不是我第一次在大公司內做新創事業,從東森新聞台到nownews做影音,再到聯合報作udn tv,enjoy the  journey,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努力的過程是美好的。

更希望很快的,我能將媒體的服務價值能夠更加體現,11/16自己報名去參加在松山文創的『亞洲青年共創日』(DOIT=Delivering Open innovations for Tomorrow),有這麼多年輕人願意開放資源,在夢想想要人們生活更好的理念下一起努力的人,有幾個分享者,我印象特別深刻:


@Jun Yamadera
他是日本311受難者,來自福島,他先是秀出一個日本傳統茶道的茶杯,杯子的紋路很特別,看得出來有條不規則的線條,他說本來是破掉的茶杯,古人想到用黃金去修復,修復後的美感比原本完好的茶杯更有味道和價值。
他希望能從福島去改變世界,發明了一個輪子reinvent the wheel,是個可以裝在任何一台腳踏車的車輪,一是他鼓勵騎腳踏車,達到環保節能;二是只要用smart phone有map就能到處旅行;三還能賺錢,在車輪上裝上led就能放廣告(非常有趣);四車輪裝上感測器,就能傳送到你的smart phone告訴你現在你所在地的濕度.溫度及輻射
他幽默地說:「18年前創業,我媽問我需不需要錢?我說還好,因為只要有悲傷的地方就有上帝」

@Chiaki Hayashi
她是個年輕的日本女孩,他創辦了一個叫做Loftwork的公司,她希望提供一個空間和平台,給創業的人可以有環境創作,還能夠去推廣創作者的產品,目前每年大約有300個產品,她認為好創意需要創意空間,她還在這個共創空間中放置了3D列印印表機,希望讓這些創作者可以利用它去做出他們產品的原型。
她現在還努力的聯結日本老的工藝者和年輕人的創意作出新設計或發明,進而作文化創意,例如:石垣島有很多文化,跟台灣地理和文化關係很近,石垣島有很多鳳梨,希望結合台北一起開發石垣島的產

媒體可不可以也更open?提供更多的空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跟有更多想法和觀點的一起去共創美好?我期待~~最後奉上Patti Smith的People have the power:
Listen, I believe everythin' we dream
Can come to pass through our union
We can turn the world around
We can turn the earth's revolution